跳到主要內容區

沿近海鯊魚漁業

沿近海鯊魚漁業

國內主要鯊魚卸魚港以南方澳、東港(小琉球)與新港為主,其鯊魚漁獲大多為鮪延繩釣漁業釣獲,少數來自大目流刺網或專業捕鯊船。沿近海多數鯊魚漁獲採用冰藏保存,並以完整魚體上岸,少部分利用冷凍方式,透過各區漁會進行拍賣與販售。

針對鯊類等資源評估資料比較欠缺的物種,生態風險評估(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RA)常被優先考慮做為資源評估的工具。ERA考量魚類生產力(productivity)和漁業敏感性(susceptibility),將兩項指標結合評估物種的相對受危害程度(stock’s relative vulnerability) (Ormseth & Spencer, 2011)。從生態系進行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生態風險評估可以同時探討多物種於某一生態系所受的相對風險情形(Arrizabalaga et al., 2011)。國內有(黃, 2013)針對臺灣10種大型鯊魚進行整合性生態風險評估,採用生態風險評估、魚種瀕危狀態、漁獲體型變化趨勢與族群成長曲線反曲點,利用群聚分析(Cluster Analysis)與多元尺度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將四項指標進行整合性生態風險評估,結果可將10種大型鯊魚分為四群,其中風險最高物種為紅肉丫髻鮫,建議應對該種實施嚴格的管理措施;屬於第二與第三群的大型鯊魚應進行總量管制,以減少其漁獲壓力;其他魚種亦應持續監控以確保資源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 黃隆鑫 (2013) 以整合性生態風險評估探討臺灣近海延繩釣漁業對西北太平洋大型表層魚類之影響.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 
  • 劉光明 (2013) 鯊魚為主漁獲對象漁業活動調查暨沿近海主要漁獲鯊魚物種資源調查評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p. 62
  • 劉光明 (2014) 鯊魚為主漁獲對象漁業活動調查暨沿近海主要漁獲鯊魚物種資源調查評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p. 65

 

 
瀏覽數: